![]() |
<山、雲與蕃人 : 臺灣高山紀行> |
![]() |
<流火: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> |
聽podcast-科博做伙講,EP.42 走讀書寫愛臺灣--劉克襄老師專訪(下) 意外聽到<山、雲與蕃人>書籍的形成。
podcast中老師提到年經時, 常到博物館以及臺大圖書館分館去找鳥的研究資料,20多歲時在博物館看到寫有鹿野忠雄(Kano Tadao)的文章,發現這個十七、八的日本少年竟然已經紀錄有不少鳥類與昆蟲,這件事給劉克襄老師相當大的衝擊,從此對鹿野忠雄(Kano Tadao)相當敬佩同時也相當好奇。
當兵時的一個契機開啟了老師看鳥的人生,後來在關渡紀錄鳥時,感慨的與朋友何華仁老師提到鹿野忠雄,在一百年前一個才十七、八歲的日本少年,在當時就已經認識了不少臺灣鳥類,還紀錄有許多鳥類、昆蟲的研究報告,反觀自己二十四、五歲、觀鳥也二、三年了,還因為沒有好的圖鑑、買不到好的望遠鏡,因此認識的鳥實在不多。
某次在臺灣圖書館分館查找清朝時期鳥類的研究報告,休息之餘無意中在日本時期資料中發現一本薄薄以為是詩集的書,竟是KANO寫的書,一翻開不是寫鳥與昆蟲,書中目錄羅列的竟是一座座臺灣的高山,這本書--《山と雲と蕃人と:臺灣高山紀行》也是唯一介紹有KANO這位博物學家早年生平的書籍。
剛解嚴時,臺灣進入了媒體自由的時代,老師時任自立早報創刊的副刊主編,因此企畫了介紹十二位對臺灣重大影響的人物給國人認識,分別有西方人和日本人,如:斯文豪、馬偕…伊能嘉矩、鳥居龍藏…等,最後一篇是鹿野忠雄,介紹他在日治高壓時期以及尚有蕃人出草習俗的背景下,他深入偏遠山區克服困難成功攀登玉山東峰的內容。
文章刊登後不久,日後翻譯<山、雲與蕃人>一書的譯者楊南郡先生來到報社要尋找副刊主編,楊南郡先生一生專門研究臺灣的古道,看到臺灣重大影響人物的報導陸續出刊,他深受感動,因此才會找到報社來認識劉克襄老師並成為好友,日後不但翻譯鹿野忠雄的其他著作,當時也把他個人關於八通關古道的研究資料和劉克襄老師交流,後續和夫人合作陸續出版許多古道、登山的相關書籍。
又過不久,劉克襄老師收到一封信:信中寫道非常感謝主編把KANO的事蹟寫出來讓臺灣人知道,他是KANO當時的原民助理-托泰.布典,在寫信的當時已經八十幾歲了,對於當時的情景如數家珍…。哇~~竟然出現曾經和鹿野忠雄一起工作的人,聽到這我整個起雞皮疙瘩呀~~有夠令人震憾!我可沒想過會聽到這樣的內容呀!由於之前已經認識了楊南郡先生,也知道他正在從事相關的研究,老師馬上把這位重要人物介紹給他,也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,楊南郡先生之後寫了一篇與這位老先生有關的長文--<與子偕行>。(馬上列入書單)
由於一篇人物的報導,竟產生如此大的漣漪,把後續書寫自然、研究臺灣山岳古道的重要人物串連起來,我想這就是傳奇人物-鹿野忠雄的魅力,劉克囊老師本人肯定也始料未及吧!
從這篇podcast就可以感受到劉克襄老師對鹿野忠雄的尊崇與想望,後來老師歷經了數十年的時光,從日本到臺灣實地走訪鹿野忠雄的足跡,收集所有與KANO有關的著作,重新剖析鹿野忠雄從少年到1933年的人生,老師的心血終於在去年年底出版了 - <流火: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>,好想看呀~~ 可是目前只有紙本書,好期待可以出版電子版!
我在幾年前,重新認識了我所居住的臺灣,也因此才會好奇去翻閱<山、雲與蕃人>這本書,一翻開書頁,深深地被書中臺灣高山景色的照片所吸引,馬上買了這本紙本書(後來送給小登,自己再買電子版),意外地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陌生的臺灣高山產生感情和嚮往,更發現了KANO這位傳奇人物。
聽著劉克襄老師說看到鹿野忠雄的生平讓他受到多大的衝擊時,我百分之百感同身受,鹿野忠雄這位博物學家的人生與成就實在太讓人驚奇、嚮往、讚嘆了!